本文转自:来宾日报股民钱包
双向奔赴的爱
□ 黄 静
晚风裹着初夏的燥热,在办公室的窗前徘徊。6月8日星期天晚上,时针指向9点30分。我正伏案于办公室,专注地批改试卷股民钱包,为周一的讲评做准备,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县级模拟测试思索着教学策略。
突然,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夜的寂静。我拿起手机,来电显示是班上六年级内宿生的号码,是那个平日里乖巧懂事的小男孩。电话接通,传来的却是他带着哭腔的声音:“黄老师,你在哪里?我想来找你……”声音颤抖又急切,他家离学校有20多分钟路程,这么晚,还哭得如此伤心,发生了什么事?我赶忙追问,可他只说见面再说。
挂掉电话,我陷入了不安。犹豫片刻后,我决定给孩子的家长打电话询问情况。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,孩子的父亲声音有些含糊。我能听到电话里传来孩子激烈的哭闹声:“我就要去找黄老师!”父亲无奈地安抚着:“太晚了,明天好不好?”可孩子的哭闹声愈发激烈,那一声声带着委屈与期盼的呼喊像重锤般敲击着我的心,我对孩子的父亲说:“你送他过来吧,我开导开导他。”
挂掉电话后,我在办公室焦急地等待着。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,分针缓缓移动,从9点半到10点,算算时间应该到了,我回拨电话询问,谁知拨了一个又一个,传来的都是“无人接听”。我再次拨打家长的电话,却得到一个让我心惊肉跳的消息:“孩子自己骑单车,我骑车跟他到村口时有条岔路,我跟丢了,正在找。”我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,祈祷孩子平安无事。接下来,我每隔十分钟打一次电话了解情况。晚上11点多,当我再次打电话,才得知孩子去隔壁村外婆家休息了。那一刻,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,但内心的担忧与牵挂却久久无法消散。
次日一早,我在校园里见到了那个孩子。他低着头,眼神里满是愧疚和不安。我拉着他来到办公室,轻声问道:“能和老师说说昨天晚上是怎么回事吗?”孩子抬起头,眼眶又红了,声音哽咽着说:“爸爸妈妈查看我的电子手表和聊天记录,我觉得自己没有一点隐私,就吵起来,我太委屈了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您。当时我太着急了,没拿电话手表,到学校时校门紧闭,就去外婆家了。老师,对不起,让您担心了。”我不知道他在漆黑的夜晚,独自一人走在乡间小路上时,心里有多么害怕、委屈和无助;也不知道他在被父母误解、没有隐私空间时,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压力。
我拍拍他的肩,安慰道:“父母都是为你好,怕你误入歧途,你就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,好不好?”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。那一刻,我深刻地意识到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他们渴望被尊重、被理解,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。而父母的过度干涉,或许在不经意间就伤害了孩子敏感的心。
这件事,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股民钱包,在我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。它让我看到了孩子内心深处对理解与尊重的渴望,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信任与依赖。在教育的道路上,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,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,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。同时,也让我反思亲子之间的关系。父母对孩子的爱,往往是无私且深沉的,但表达方式不当,很可能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孩子。如何在爱与尊重之间找到平衡,是每一位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。(作者系象州县寺村中心校教师)
有富策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